游戏洛

掌机游戏

《文字獄》第三狱彩蛋攻略

2023-05-14来源:网络作者:游戏洛

清朝文字狱较为严重的三个皇帝统治时期是什么时候?

大兴文字狱,康熙、雍正、乾隆三代都有

小华找来《康雍乾三朝实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

B


试题分析:注意关键信息“康雍乾三朝”“”军机处” “文字狱”,这都是发生在清朝,如军机处是清朝雍正年间设立;A不对,时间跨度大,从战国到明清;C不对,是在秦朝;D也无从体现,因此选B.
点评: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发展演变过程
①初步形成: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②正式建立:秦统一后,为巩固统治,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皇帝制(确立皇权至高无上)、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确立中央到地方的行政机构),颁布秦律;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③巩固: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和附益之法,解决王国问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实行刺史制度。
④完善: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创立和完善科举制,扩大了官吏来源。
⑤加强:在中央,北宋集中军权,设三衙统领禁军并与枢密院互相牵制;立更戍法;设参知政事(副相)、枢密院、三司使分割宰相的政、军、财权。在地方,派文官作知州与州通判互相牵制;在各路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司法人员。通过以上措施,皇帝掌握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军事、行政、财政和司法等大权,铲除了封建藩镇割据的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
⑥新发展:元朝健全了中央官制,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⑦空前强化:明初,废丞相,权分六部;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分离统兵权和调兵权;制定《大明律》,设厂卫特务机构;八股取士;地方实行三司分权。清朝增设军机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大兴文字狱。

清初三大文字狱是那几个

吕留良文字狱案与康熙朝的“庄氏《明史》案”、“戴名世《南山集》案”并为清初三大文字狱案

清朝和明朝文字狱的举措

  一、清代文字狱
  清代文字狱是清代统治者加强思想、文化控制的反动措施之一。也是世界历史为止罕见,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恐怖制度。清代统治者为防止和镇压知识分子的反抗,从其作品中摘取字句,罗织罪名,构成冤狱。文字狱自古就有但是除清朝外都并未对社会构成严重威胁。清代文字狱贯穿整个清代250年左右。顶峰时期自顺治开始,中经康熙、雍正、乾隆四朝,历时140余年。少数民族掌权的清朝,对汉人控制极严。文人学士在文字中稍露不满,或皇帝疑惑文字中有讥讪清朝的内容,即兴大狱,常常广事株连。清代的文字狱保守估计200余起。除了极少数事出有因外,绝大多数是捕风捉影,纯属冤杀。
  具体事件
  康熙一朝的大案有庄廷鑨《明书》案和戴名世《南山集》案。浙江湖州富商庄廷,购得朱国祯《明书》之《列朝诸臣传》稿本。庄廷鑨刊行时,请人增添明末天启、崇祯两朝史事,其中多有指斥满洲的文句。康熙二年(1663)被人告发。是时,庄廷鑨已死,仍被开棺戮尸。庄氏家属及为书作序、校阅、刻字、印刷、买书、卖书者,并地方官吏,被处死者达72人,充军边地者数百人,妻女均发边为奴。
  康熙十五年(1711)的《南山集》案又称戴名世案,戴名世作《南山集》(因居桐城南山,故名),采用了相城方孝标《滇黔记闻》中的材料,叙述明末清初的抗清事实,对南明诸王寄以同情,并书南明桂王永历年号。事发,戴名世被斩,300多人受牵连。
  查嗣庭案亦系较大冤案。查氏为隆科多党人,官至礼部侍郎,雍正四年(1726)出任江西主考。选用《易经》、《诗经》上的"正"、"止"二字(俗传"维民所止")命题,被人告作要去"雍正"之头。查嗣庭病死狱中,仍被戮尸枭首(《清世宗实录》卷48)。
  "明月清风"是前人口头禅,入清帝之耳,则被认为是对清朝的讽刺。乾隆四十三年(1778)又兴徐述夔狱。徐述夔死后留下刻板《一柱楼诗》及《传》各一本。当时清朝搜查"禁书"甚严,将这两本书缴出。江苏藩司陶易、幕僚陆琰承办此案,未能查出"悖逆"之处,后来被人检出"明朝期振翮,一举去清都"一句加以告发,被定为"大逆"之罪,将徐述夔家族及列名校对人活者处死,已死者戮尸枭首,连陶易及陆琰等人也均身首异处,以惩"大员负恩玩法"之罪。文字狱严重禁锢了思想,堵塞了言路,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这是封建专制主义日趋腐朽、没落在思想文化领域内的反映。
  危害
  清代文字狱 清代文字狱泛滥有其特殊的历史原因。清王朝以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从汉族传统观念看,叫"乾坤反覆,中原陆沉","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在以儒家文化为正宗的汉族知识分子中间有着相当激烈的民族敌忾情绪。
  (1)给思想文化、士人风气带来恶劣影响。龚自珍的名言"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只为稻粱谋",大意是"言谈中听到文字狱就吓得立即躲远,文人著书就为生计,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是对清代文字狱后果的真实写照。读书作文动辄得祸,文人学士只好泯灭思想,丢掉气节,或者死抱八股程式,背诵孔孟程朱的教诲以求科举入仕;或者远离敏感的学术领域,远离现实,把全部精力用于训诂、考据的故纸堆中,史称乾嘉之学。
  (2)文字狱败坏了官场风气。清朝官员大多数是科举入仕。作为文人,他们有可能成为文字狱的牺牲品;作为官僚,他们又是文字狱的制造者或帮凶。他们一方面不愿意自触文网,身死家破;另一方面不愿因为贯彻皇上谕旨不力,不能严究文字之责而获罪。于是他们只有向着谨小慎微、没有节操的方向发展。
  (3)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4)一些地方官吏以查出犯忌文字为邀功之路。

  二、明朝文字狱
  明朝文字狱是明朝时期文字狱案件的总称。由于元朝的暴政导致中国文化思想方面遭受极大的打击。此也间接的导致明朝在思想文化领域封建文人与新王朝之间的矛盾。明朝皇帝维护自己的统治,打击异己分子,镇压对自己统治不利的的思想言论而制造的一些因言论而获罪的案件。在封建统治下,明朝文字狱在明太祖以及万历帝之前的明朝历代皇帝在位时期均有涉及。尤其在洪武时期为甚,对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对于满清文字狱主要打压汉族知识分子维护少数族群统治,明代文字狱主要是指明初年间对权臣的打击、反贪等。
  明代的文化专制--八股文明朝建明太祖立后,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逐渐显露,除了封建社会固有的皇权与相权、皇权与将权的矛盾之外,在统治阶级内部还存在着淮西集团和非淮西集团、南人和北人之间的激烈斗争。这一矛盾在洪武一朝表现得尤为突出,这和朱元璋本人的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朱元璋出身贫苦,完全凭着个人的聪明才智闯荡江湖,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才平定天下并做上皇帝的。一个由贫苦农民出身的皇帝,最怕别人瞧不起他,怕那些投降过来的文臣武将对他不服,又怕那些跟他南征北战的战友们对他不忠,还怕那些有知识的儒士们不肯为他所用,这种自卑的心理始终伴随着他。而且朱元璋又是个权欲极重的人,他绝不允许任何人染指皇权,尤其是在抗元时期自己亲外甥的反叛和暴元对其幼时的心灵伤害直接导致了明朝洪武年间的政治。这种时代背景和他复杂的心理亲人的背叛不仅激化了他与丞相、功臣之间的矛盾,而且也导致了明初的文化专制和明后期的思想启蒙人性解放出现在一个朝代。
  据说,明代文字狱的出现源于洪武朝的文武之争。自立国初,明太祖秉承"可以马上得天下,不可马上治天下"的名言,开始大量起用文人,制定朝仪、典章、刑法、军制、户籍、学校等等规程,使得明初气象具备,行政清明,而文人在太祖心中的地位亦因此而提高。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白面书生对皇权自然是不敢有任何的僭越之念,然而,其地位的提高却引起了行伍出身的勋臣们强烈不满。他们便寻找各种借口加以反对,文士喜好讪谤就成为他们攻讦的借口之一。但是与清朝相比几乎可以忽略。
  [明太祖]
  翰林编修高启作诗:“小犬隔墙空吠影,夜深宫禁有谁来?”被腰斩。
  御史张尚礼作诗:“梦中正得君王宠,却被黄鹂叫一声!”下狱死。
  佥事陈养浩作诗:“城南有安妇,夜夜哭征夫”,被投入水中溺死。
  兖州知府卢熊把“兖”错写成“衮”,被明太祖视为不敬,斩。
  中书詹希原给太学写匾额,“门”字少最后一勾,被视为阻碍纳贤,斩。
  僧人一初作诗:“见说炎州进翠衣,罗网一日遍东西”“新筑西园小草堂,热时无处可乘凉”被怀疑抨击明太祖刑法太苛,斩。
  僧人来复作诗:“金盘苏合来殊域,...自惭无德颂陶唐”,“殊”字被视为“歹朱”并骂太祖“无德”,斩。
  朱元璋私游一寺,见壁上有诗“毕竟有收还有散,放宽些子也何妨?”大怒,将全寺僧人都杀了。
  浙江府学教授林元亮作《谢增俸表》中有“作则垂宪”,“则”与“贼”同,被视为骂太祖起兵当过贼,斩。
  北平府学训导赵伯宁作《长寿表》中有“垂子孙而作则”,斩。
  福州府学训导林伯璟作《贺冬表》中有“仪则天下”,斩。
  桂林府学训导蒋质作《正旦贺表》中有“建中作则”,斩。
  常州府学训导蒋镇作《正旦贺表》中有“睿性生智”,“生”与“僧”同,被视为骂太祖当过和尚,斩。
  澧州学正孟清作《贺冬表》中有“圣德作则”,斩。
  陈州府学训导周冕作《万寿表》中有“寿域千秋”,斩。(《朝野异闻录》)
  怀庆府学训导吕睿作《谢赐马表》中有“遥瞻帝扉”,被视为“帝非”,斩。
  祥符县教谕贾翥作《正旦贺表》中有“取法象魏”,斩。
  台州训导林云作《谢东宫赐宴笺》中有“体乾法坤,藻饰太平”,“法坤”与“发髡”同,“藻饰”与“早失”同,斩。
  德安府学训导吴宪作《贺立太孙表》中有“天下有道”,“道”与“盗”同,斩。
  处州府学教授苏伯衡,作表笺误,下吏死。(《明史-苏伯衡传》卷285)
  杭州教授徐一夔贺表中有“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太祖大怒,斩。
  状元张信训导王子,引用杜甫诗“舍下荀穿壁”出题,被认为讥讽天朝,腰斩。(《皇明记略》)
  不但大臣因文字横遭不测,就连藩国朝鲜也不能逃脱,朝鲜国王李成旦进表笺,有犯上字样,明太祖当即下令将进贡物品全部打回,还要朝鲜交出撰写此文的郑总。朝鲜恐惧,将郑总押送至南京,太祖下令,发配云南,仍令辽东都司不许高丽人通界,也不许商客贸易。(《国初事迹》)
  更奇怪的是,朱元璋连死人孟子也不放过。明太祖曾说“使此老在今日宁得免耶!”(全祖望《鲒埼亭集》卷35)洪武二年下令将孟子牌位撤出孔庙,后来因为文星暗了,朱元璋做贼心虚,才恢复孟子牌位。但是朱元璋实行八股取士,孟子的“对君不逊”难以让他容忍,洪武二十七年,朱元璋下令删节《孟子》,书中被认为言论荒谬的共85章,一律删去,占了全书的三分之一,删定后定名为《孟子节文》,被删的主要是以下几类:

  一 、不许说统治者及其官僚走狗的坏话--“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梁惠王上)
  二、 不许说统治者要负转移风气之责--“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一正君而国定矣。(离娄下)
  三 、不许说统治者应该实行仁政--“得百里之地而君之,皆能以朝诸侯有天下。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公孙丑上)
  四、 不许说反对征兵征税和发动战争的话--“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君子用其一,缓其二。用其二而民有殍,用其三而父子离。”“古之为关也,将以御暴。今之为关也,将以为暴。”(尽心下)“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离娄上)
  五、 不许说人民可以反抗暴君、可以对暴君进行报复的话--“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梁惠王下)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离娄下)
  六、 不许说人民应该丰衣足食的话--“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梁惠王上)
  七 不许说人民应该有地位有权利的话--“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尽心下)

  [明成祖]
  朱棣全面继承了他父亲文字狱的暴政,杀了方孝孺后,立即下令“藏方孝孺诗文者,罪至死”,方孝孺的门人不得已,将方的诗文改名为《侯城集》,才得以行于后世。永乐三年十一月,庶吉士章朴家藏方孝孺诗文,被斩。(《明通鉴》卷十四)
  其他跟方孝孺有关的文字也不行,比如方孝孺的老师宋濂(《元史》的作者)诗集中有“送方生还宁海”,全部被删节涂墨。还有练子宁的《金川玉屑集》也在查禁之列,还有建文帝的殉难诸臣的诗文一律被禁止发行,一切有关建文帝的文字都不许露面,还鼓励告密,如永乐九年,黄岩县告发有人持建文时士人包彝古所进楚王书,下法司严惩。(《明通鉴》卷十六)
  除了跟建文有关的之外,明成祖还禁烧一大批戏曲,永乐元年七月,刑科给事中曹润上奏社会上有亵渎帝王的杂剧流行,明成祖下令五日内统统烧毁,“敢有收藏者,全家杀了”(顾起元《国初榜文》)
  还有因出题获罪的,永乐七年,翰林侍讲邹缉、左春坊左司直郎徐善述,御史弹劾他们偏题,邹缉等被下狱。(《含山堂别集-科试考》)
  还有因进书获罪的,永乐二年,饶州士人朱季友献书,明成祖看后大怒,说“此儒之贼也”,将其打了一通板子,家中藏书全部被焚。(杨士奇《三朝圣谕录》)

  [明英宗]
  正统十四年,都御史张楷除夕作诗:“斯民何苦际斯时”“四山峰火照人红”“乱离何处览屠苏”等,流传京城,人多传诵,礼科给事中王诏上书弹劾,张楷坐罪免职。(《明英宗实录》)

  [明代宗]
  景泰七年,太常寺少卿兼翰林侍读刘俨、左春坊左中允兼翰林编修黄谏,主持顺天府试,因出题犯宣宗讳,被弹劾。(《含山堂别集-科试考》)

  [明宪宗]
  成化二年五月,无锡处士陈公懋删改朱子四书集注进呈,命毁之,交有司治罪。(《皇明宪章类编》)

  [明武宗]
  浙江佥事韩邦奇因为看到宦官掠夺富阳茶鱼,为害一方,作歌哀之,被当地的镇守太监王堂认为诽谤圣上,下诏狱,罢黜为民。(《明史-韩邦奇传》卷201)

  [明世宗]
  河南巡抚胡赞宗因为写迎驾诗中“穆王八骏”语为诽谤,被革职,杖四十。(《明史-刘刃传》卷202)
  南京工部尚书吴廷举因为引用白居易、张永诗句“朝廷雇我做闲臣”“江南闲煞老尚书”,嘉靖帝大怒,将其革职。(《明史-吴廷举传》卷201)
  嘉靖十六年,应天府试,考生答卷多讥讽时事,考官评语失书名。嘉靖帝大怒,将考官江汝璧、欧阳衢下诏狱,罢黜为民,府尹孙懋下南京法司。(《明史-吴悌传》卷283)
  广东所进试录文体有错,帝、圣字样不行抬头,学正王本才,布政使陆杰、按察使蒋淦等,下法司逮问,嘉靖帝严禁士子敢有肆为怪诞,不尊旧制者,一律罢黜。(《含山堂别集-科试考》)
  山东所进乡试小录有防虏御边内容,嘉靖帝认为内含讥讽,将考官教授周矿、李弘等多人廷杖八十,罢黜为民,其中监临官御史叶经死于杖下。(《含山堂别集-科试考》)
  吏部尚书李默因部试出题有用汉唐讥讽当朝,嘉靖帝大怒,下锦衣卫镇抚司拷问,死于狱中。(《皇明驭倭录》)
  嘉靖三十三年正月,六科给事中、张思静各杖四十,原因是元旦贺表中万寿字未抬。(《明通鉴》卷六十)
  颜钧,是明代的进步思想家,受业于王守仁。明朝政府认为他的思想诡怪狂妄,下南京狱,几乎被杀,多亏门徒罗汝芳“破产救之”,被充军。
  梁汝元也是明代的进步思想家,受业于山农。他曾在家族内试行一种空想社会主义,影响颇大,四方之士纷纷效仿,最后被下令逮捕,死于狱中。(《明儒学案:泰州学案》)

  [明神宗]
  著名的进步思想家李贽,对儒学思想进行了犀利的抨击,在他的著作《藏书》、《焚书》中抨击孔子,流传极广,得到很多人的支持和欢迎,万历三十年,礼科给事中张问达上奏,对李贽进行诬蔑,将其下狱,死于狱中,年76岁。他的书多次被焚毁,天启五年又焚毁一次,但是仍然通行不衰。(《明神宗实录》卷369)
  万历七年,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编修高启愚主持应天乡试,曾出题“舜亦以命禹”。万历十二年,御史弹劾他意在阿附已故宰相张居正,劝进受禅,大不敬,高启愚于是被削职遣回原籍。(《含山堂别集-科试考》)

  [明熹宗]
  魏忠贤专权时,扬州知府刘铎,不满魏忠贤,作诗赠扇,有“阴霾国事非”字样,被逮治。(《明史-万璟传》卷245)

文字狱从什么时候开始?哪三个朝代最厉害

秦朝开始,最厉害的顺序依次是清代、文革时期。
其他的文字狱只是知识分子运气不好,刚刚被皇帝知道了,但是满清朝的不一样,比如康熙,每隔两年就派人去找一找“文人的犯罪点”,乾隆最勤,一年翻一次。其他朝代的皇帝没这么闲,也不会花国库的银子养一帮人专门迫害知识分子(注意,这是“专门”)。
文革时期.....我不多说,大家懂的。
明代的永乐时期也有一些,但是情况和文革有些像,朱高炽都给平反了(文革的那些后来也平反了)。
但清代不一样,满人是喜欢“祖宗家训”的,所以整个朝代都在文字狱。咸丰酋长自己都跑到承德避难了,还是没有忘记什么时候应该兴个文字狱,搞个屠杀汉人大会。
展开全文
相关攻略
热门推荐